依托这条通道,一些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腹地收获了新机遇。例如,重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经过广西钦州港南下,比原来沿长江经东部沿海南下减少10多天,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物流成本下降约一半★★。 对于一些山东百姓来说★,一个不易察觉的变化正在发生:家里的灯还是那个灯,但电已经不是原来的电了。11月初,★“中国人在荒漠建了一片发电海洋★★”登上微博热搜★★★,我国单体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并网发电★★★。这些绿电并非在本地消纳★,而是被输送到山东★。 长期以来,★★★“陕蒙的煤炭、新疆的油气、西南的水”是西部地区的能源名片。而2023年,新疆煤炭外运超1亿吨,成为煤炭供应新增长极;同年,水力发电量前5大省有4个在西部,分别是四川★★★、云南、贵州、青海。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20世纪80年代这首流行歌曲★★★,是当时人们对西部荒凉、贫瘠景象的典型叙事★★★,西部也曾长期被认为是人才和创新的洼地。 专家认为,未来要把文旅等服务业打造成西部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从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到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配套的软硬件全面提升。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2021年习考察西藏时语重心长地说。 同时★★,随着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西部地区一批具有潜力的城市迎来发展爆发期,知名度明显提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丽君表示:★★★“只有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携手发展,各民族才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目前★,西部地区已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增加值由2019年的5.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1万亿元。 从实践看,双城经济圈并非只发展成都、重庆两个主城区★★★,而是让成渝充分发挥“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禀赋,通过主城区构造都市圈★,进而带动泛经济圈,形成覆盖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积极融入的整体城市群。 4月,习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西部接壤13国,是中国向西★、向北和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的门户地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东西★、纵贯南北★★,货物经铁路★、海运★★★、公路等,向南经广西出海,通达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 成渝地区正成为带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领头羊★★★。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通关日益便利,大量货物在口岸快速流转。人气旺盛、车流如织,凭祥被一些网友誉为“水果自由首发地★★★”。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一些西部农村的劳动力还在外流,“空心化”情况依然存在★。 从茶马古道的千年古镇到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宝库,从云贵的神秘苗寨到西北的草原风情,西部既有瑰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多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的灿烂中华文化持续吸引国内外游客。 2023年,西部地区GDP超万亿之城有三座:重庆、成都、西安;GDP超4000亿元的城市有10座,既有昆明★★、南宁★★、贵阳、乌鲁木齐等省会或自治区首府,也有榆林、鄂尔多斯、绵阳、包头、遵义、曲靖等能源★★、工业基地。 在重庆★★,从“人才卡”到“人才码”★★★,从“一站式★”到“一件事”,从“人才公寓”到“人才社区”,配套资源引人★★、留才力度不断加强。近3年,在渝高校毕业生每年有近六成选择留渝就业★。 根据规划★★,到2035年,新增国家公路一半以上将布设在西部,★★★“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超过三成将建在西部★★★;“十四五”全国运输机场重点建设项目中,西部有22个新开工机场,占比超过一半。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着力破解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各民族共同实现繁荣★。 从高空俯瞰,一幅崭新的西部新型能源图景蔚为壮观★:一望无际的光伏板与长龙矩阵般的白色风车组成风光大基地,长江干流上6座巨型水电站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还有大量煤矿★★、油气田等传统能源基地,以及横跨东西的输电线路★★、输气管线,令人目不暇接。 此前★,★“西电东送”主要是为解决地区能源供需不平衡,现在增加了新功能:让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得到利用。 火电、水电等仍是西部地区发挥能源“压舱石★”作用的重要支撑,但传统单一能源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广西食糖产量连续33年全国第一、水果产量连续6年全国夺冠;新疆去年实现粮食总产和播种面积增量全国第一★★,与东北、中部地区等★★★“粮仓”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千里河西走廊正打造全国最大的蔬菜和花卉外繁制种基地,构成我国种子“南繁北育”格局…… 这些城市的发展壮大,将缓解省会城市压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形成多极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沙漠、戈壁、荒漠曾长期被视为西部自然禀赋的劣势★★★,但现代科技改变了这一观念。如今,这里成为追★“风★”逐“日”,建设风光基地的优势区域。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9个清洁能源基地,其中7个在西部★★★,有“水电+风电+光伏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火电”等组合,均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 “村超★★”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繁荣景象,看到“非传统★★★”印象的乡村★,更看到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形态、新路径★。在告别绝对贫困后,乡村振兴战略为西部农村填平城乡鸿沟带来历史性机遇★★。 “西部农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人。★”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说,年轻人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新一代农人更好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才能带动整个农村实现腾飞。 很长时间里★★★,在人们眼中,东南沿海地区是开放的代名词,中国对外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欧美国家。而今天★,开放的内涵正在不断刷新。 西部正出现令人欣慰的人口“回流”现象:乌江北岸★★,一万余名各怀绝技的“乡村掌墨师★★★”正奔走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养蚕、养牛、种茶经验;滇黔交界处,民族村寨的“青年造村计划”吸引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陇原大地上,村里的★★★“电商达人★★★”穿梭于网络平台直播间,助力家乡农产品走出大山…… 2023年,成都吸引各类人才落户72.21万人★★。在招聘平台和高校联合推出的评选中★★,成都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曾饱受★★“化工围江★、污染绕城★★★”之苦。近年来,当地一手抓减排治污★,一手抓产业再造,依托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水运优势,深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储能等产业★。去年★,当地动力电池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 在全国最大产棉区新疆,农民建起大面积高标准农田。随着植保无人机、大型采棉机、残膜回收机等广泛应用,新疆棉花耕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棉农甚至能帮助国际采棉机巨头改进机器工艺。 很多人不知道,日均活跃用户达“亿★”量级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诞生于四川成都。 2019年,党中央要求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生态大保护”是西部地区鲜明的战略定位。 2023年,中欧班列国内开行数量前三名的城市均位于西部★★,分别是西安、重庆、成都,开行数量占全国总量四成以上。 例如,荒漠化严重的内蒙古经多年防沙治沙,森林和草地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这些林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助力当地达成二氧化碳年减排目标。去年以来,内蒙古以多种形式实现碳汇价值6000多万元。 重庆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30万人,今年1至7月★,重庆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同比增长6★★★.6%;近10年来,西安人口增长近500万,其中西咸新区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年增长率超过60%…… 关于能源,最新的热点话题是“AI的尽头是电力吗?”据测算,电力约占AI数据中心运行成本的70%。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对能源提出巨大需求,为西部带来机遇: 2023年★,东部8个省市向西部10个省区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1.9亿元,协作双方互派党政挂职干部3045人、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新疆的水果、青海的锂、陕西的集成电路……★★★“西部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由此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新时代新征程上,东西部协作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稳定器”,是助推共同富裕的★“加速器”,也是实现协同转型发展的“试验场”。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创新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大尺度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 专家表示★,东西部协作拥有深厚的制度渊源★,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40多年来★★,我国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仅“三北”工程即累计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筑起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 打开中国地图,有一条“胡焕庸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云南腾冲。线东侧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94%,线%。历史上,这条线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导致两侧人口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地图显现的色差,既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是发展水平的差距★★。世纪之交,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约30%★★。 2021年首批正式设立5个国家公园★★★,其中三江源、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在西部★★★。数据显示,近5年来,三江源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在6%以上,每年向中下游稳定输送600多亿立方米优质淡水。 从四川到重庆★,一条聚集在长江上游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带★,成为西部求新求变的缩影★。 一些产业紧随劳动力变化迁移到西部。四川雅安芦山县是一个约10万人的小县,从无到有集聚起占全国产能10%的包覆纱产业,这种特殊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推动当地传统纺织向高端化发展。 西北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与周边国家大片荒原戈壁相连★★★,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风沙来源于此。 “西部大开发★”1999年首次出现在党中。2019年党中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新的战略棋局下,西部在中国全局性发展版图中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成都的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得益于高素质劳动力在此聚集,带动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总规划师肖莹光表示。 西部农村人口长期流向东部城市的情况正在改变★★,春运浩浩荡荡返回西部的摩托大军已经消失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扩展升级为★★★“东西部协作”。两字之差★,包含协作范围的扩大和机制的创新★★★;一个关键点,是多省份提出聚焦★★★“协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当前★★,气候变化对全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专家研究证实★★★,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东扩。冰川加速消融造成“亚洲水塔”失衡,局部地区冰崩★、洪水、极端干旱等灾害风险增加。 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重庆布局谋篇★★,建成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三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问界★★、深蓝、阿维塔进入全国新势力车企排行榜前列。2023年,重庆生产新能源汽车50多万辆★,汽车总产量居全国第二。 专家认为,未来,西部地区需要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物流等公共服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关乎内外双循环、关乎共建“一带一路”等,将出现诸多新前景、新趋势★★★。 越来越多的西部优质绿色产品走出大山。全国人民每喝6杯牛奶就有1杯来自内蒙古;贵州的刺梨种植面积达21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超21万人;全国每10枝鲜切花★★★,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鲜切花还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同于以往强调★“输血”,当下西部部署谋划高质量发展,更强调自身“造血★”★★,尤其是深度挖掘新兴产业发展潜力★。 例如★★★,因青藏公路而兴的青海格尔木市,承担85%的进藏物资和进出新疆部分物资的转运集散功能★★,随着路网不断加密,这座戈壁小城变成通达甘肃★★、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重要枢纽★★★。 ★“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等将西部从内陆地区变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说★。 行走在山城重庆,渝鲁大道★★★、泰山大道★★★、海尔路等地名,体现了重庆与山东的紧密协作;贵州正安的吉他产业,在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协助下,实现从代工向创新★★★、创造的转型;2023年开园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发挥毗邻中老铁路优势,联动式导入长三角产业,形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等模式。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这背后,西部贡献不可小觑。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重要节点的串联,西部交通网络会越织越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为此,四川启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千万★★★”工程,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贵州实施★“雁归兴贵★★”工程,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引导100万人次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云南构建多方联动的创业帮扶模式★★★,加快“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 28年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以“结对子★”的形式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给钱给物,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格局,资金流、资源流、技术流★★、人才流进入西部★★★。 随着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越来越多西部农村地区出现“网红村★”“淘宝村★★★”★。大屏幕智能手机和下沉村级的电子商务平台,让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消费需求快速传递至乡村,带动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经营更加规模化★、品牌化。 近来,中国西部频频成为关注热点,重塑人们对这片广袤、神秘、丰饶土地的认知。这些新闻的背后★,新一轮大开发已拉开序幕,西部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风口。 11月初,我国单体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并网发电,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假如从高处俯视,在西部12省区市,像凭祥这样的微型★★“节点”一个个悄然链接,构筑起一条绵延不断的陆海新通道,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标识。 今年4月★★,习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解读西部创新腾飞的密码★★★,离不开历史上的“三线建设★★★”★★。★★“老三线”企业曾为国防和地方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也是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气。 今年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4亿元已下达★,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手工业、文化旅游等富民增收特色产业;内蒙古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云南在全省沿边行政村(社区)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推动边境村寨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大数据产业”成为贵州新名片,聚集华为★★★、腾讯★、苹果等中外企业数据中心;三江汇流处的四川宜宾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去年动力电池销量占全国15%★★★;越来越多与AI 相关的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科技企业落户西部★。 有的依托沿边开放优势加快发展,如广西、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的门户城市★★,西藏把日喀则打造为面向南亚的开放枢纽★★★;有的用好能源禀赋加快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如榆林、鄂尔多斯★★;有的突出气候优势★★,如银川等依托年平均气温较低优势★,抢抓算力产业机遇;还有的借助文旅打造品牌,如大理、丽江等地的“文旅兴城”。 这表明★,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省会独大、单核驱动的格局正在改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一些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城市群不断培育。 为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已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等区域部署了9个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GDP40365★★★.7亿元,同比增长5.8%★★,与京津冀的经济总量差距持续缩小。 西部地区是我国民族地区最集中的区域,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全部在西部,少数民族人口70%以上集中分布在西部。 2021年建设以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实施吸引产业链人才、海外人才、名校优生和行业领域人才等系列举措★★★,目前“秦创原★★”已成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专家认为,西部未来有几个可为之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科技成果快速落地★★,提高产业化实效;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政策的后勤保障★★★,为人才提供创新空间★★。 另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要深刻理解文化是深沉持久的力量,加强与相关国家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提升软实力,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近年,水电第一大省四川因“高温、水少、负荷大”等因素局部缺电。为此,四川将单一水电规划调整为水电和新能源双主体、其他电源做补充的多元化能源结构★★★。★★“疆电入川渝”通道正在建设★★,预计明年投运。 平坦的硬化路修到了彝族聚居的大凉山腹地,互联网的普及让苗寨里的年轻人做起直播带货,川西牧区的藏族小伙边放牧边拍英语视频……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到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在陕西,最近3年光子产业产值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企业数从不足100家增至320余家;四川绵阳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清洁的空气和水源、优质的农产品★、壮美的自然风光……在广阔西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层出不穷★★。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展潜力。我国拥有59项世界遗产,其中20多项在西部地区。 2020年,东盟首次超过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过去4年,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东盟占中国外贸总值比重达15.4%。 “村超”,发源于贵州东南部的榕江县★★★。令人惊讶的是,榕江4年前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国内外球迷到榕江观赛时★,他们看到的是烟花、民族服装秀,以及精心保护的侗寨村落和设施齐备的咖啡屋。 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守护百姓的★“果篮子”“糖罐子★★★”★“粮袋子”★★★: 成渝地区的人口持续净流入★。2023年川渝地区前三季度人口净流入达2★★.8亿人次。截至今年11月2日★,铁路成都车站今年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 经过二十多年不懈努力,西部地区已经焕然新生★★★。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化,这片广阔厚重的土地承载发展的新希望、新动力,将继续创造发展奇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的新篇章★。(本报记者熊争艳、王浡★★★、王铭禹、张晓龙★、马丽娟、覃星星★★★、张斌、谢佼、周闻韬、赵珮然★★★、潘德鑫★★★、朱文哲、魏冠宇) 专家认为,优化开放环境是确保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西部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扩大对外贸易覆盖面;要注重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政府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吸引更多外资…… 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区铁路里程达6★★★.4万公里,公路里程达220万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地级行政中心,民航运输机场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西部基础设施突飞猛进★★,是中国“基建狂魔”的典型缩影。3万多座桥梁飞越山峰★★、跨过深谷,使★★“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以★★★“桥梁博物馆”闻名世界。“瞧桥★★”,成为近年西部旅游的热门选项。 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下,中欧班列北上,一条贯穿西南与西北的交通主脉显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 在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西部12个省区市中有10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交通发展正处在网络化的前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规划师郭轩说★。 ★“从东西部协作的实践看,巨大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产业合作广度与深度不足、西部消费产品供给不足不精等短板★★★。”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庆华说★★,如何更好利用政策红利★★★、增强内生动力仍需要作答。 西部12省区市南北距离超3000公里,跨越5个气候带★★★,拥有雄奇险峻的山峰、绵延千里的荒原、苍茫辽阔的林海草原等,地貌复杂多样★★。 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几天走不出内蒙古★”★★★“坐完汽车换牛车★★,翻过大山跨大河★★”……西部交通的不便正逐渐成为历史。从温带季风气候到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陆、空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将居住在★★★“四季”的人们紧密连接,也打通了西部的发展脉络。 凭祥,位于中越边境★★,曾经多年是一座安静的小县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这里的故事被改写了。 不可否认,家底薄、能量弱★★★、不均衡等问题仍是西部创新路上的障碍。从★★“洼地”跃上“高地★★”,西部需要在理念★、政策★、机制等方面加力提升。 国家能源局2021年以来公布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大多数分布在西部★★★。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宁电入湘★”工程将于明年建成★★。西北电网成为全国首个以新能源为装机主体的区域电网。 ★★★“村超”,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乡村足球赛事,很多球队由各行各业村民组成:杀猪的★★、卖鱼的★、掌厨的……去年开赛以来★,这些“村味★★★”满满的足球赛,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人,在网络引发超百亿次浏览,吸引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共同社等外媒到现场报道,巴西★★、法国等国球员还来参加友谊赛。 发展民航交通是西部地区解决地广人稀★、陆路建设成本高的可行路径。近年来,云南的鲜花★★、川渝的数码产品、青藏的牛羊肉、新疆的新鲜瓜果……不仅能随时发往内地★★,也飞向全球。 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是中国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和其他共十余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维系全球约20亿人口的用水需求★。 今年5月,展现多民族日常生活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带动新疆旅游。今年前三季度,新疆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超2337亿元,同比增长超160%。 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约72%,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人口占全国约27%,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占全国约21%。 不仅成渝★★,西部很多城市的吸引力都在增加★★。从2023年末常住人口数据看★★,重庆3100多万人,成都2100多万人,西安1300多万人★★,西部大多数省会、自治区首府的人口在增长。 在国家老工业基地甘肃天水★★★,“老三线”企业在转型中焕发生机。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用4年时间实现高档数控机床90%的国产化及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重返行业领先地位。 “与平原地区不同,西部的资源禀赋差异巨大、特点鲜明,产业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各展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长肖礼军说★★。 近年,北京★、上海等地的消费者已习惯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不出几天便收到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榴莲★★、菠萝蜜等新鲜热带水果。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水果多数是搭载火车、汽车★★★,经由中国西南边境的陆路口岸——广西凭祥,通关入境。
依托这条通道,一些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腹地收获了新机遇。例如,重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经过广西钦州港南下,比原来沿长江经东部沿海南下减少10多天,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物流成本下降约一半★★。
对于一些山东百姓来说★,一个不易察觉的变化正在发生:家里的灯还是那个灯,但电已经不是原来的电了。11月初,★“中国人在荒漠建了一片发电海洋★★”登上微博热搜★★★,我国单体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并网发电★★★。这些绿电并非在本地消纳★,而是被输送到山东★。
长期以来,★★★“陕蒙的煤炭、新疆的油气、西南的水”是西部地区的能源名片。而2023年,新疆煤炭外运超1亿吨,成为煤炭供应新增长极;同年,水力发电量前5大省有4个在西部,分别是四川★★★、云南、贵州、青海。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20世纪80年代这首流行歌曲★★★,是当时人们对西部荒凉、贫瘠景象的典型叙事★★★,西部也曾长期被认为是人才和创新的洼地。
专家认为,未来要把文旅等服务业打造成西部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从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到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配套的软硬件全面提升。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2021年习考察西藏时语重心长地说。
同时★★,随着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西部地区一批具有潜力的城市迎来发展爆发期,知名度明显提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丽君表示:★★★“只有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携手发展,各民族才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目前★,西部地区已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增加值由2019年的5.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1万亿元。
从实践看,双城经济圈并非只发展成都、重庆两个主城区★★★,而是让成渝充分发挥“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禀赋,通过主城区构造都市圈★,进而带动泛经济圈,形成覆盖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积极融入的整体城市群。
4月,习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西部接壤13国,是中国向西★、向北和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的门户地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东西★、纵贯南北★★,货物经铁路★、海运★★★、公路等,向南经广西出海,通达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
成渝地区正成为带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领头羊★★★。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通关日益便利,大量货物在口岸快速流转。人气旺盛、车流如织,凭祥被一些网友誉为“水果自由首发地★★★”。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一些西部农村的劳动力还在外流,“空心化”情况依然存在★。
从茶马古道的千年古镇到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宝库,从云贵的神秘苗寨到西北的草原风情,西部既有瑰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多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的灿烂中华文化持续吸引国内外游客。
2023年,西部地区GDP超万亿之城有三座:重庆、成都、西安;GDP超4000亿元的城市有10座,既有昆明★★、南宁★★、贵阳、乌鲁木齐等省会或自治区首府,也有榆林、鄂尔多斯、绵阳、包头、遵义、曲靖等能源★★、工业基地。
在重庆★★,从“人才卡”到“人才码”★★★,从“一站式★”到“一件事”,从“人才公寓”到“人才社区”,配套资源引人★★、留才力度不断加强。近3年,在渝高校毕业生每年有近六成选择留渝就业★。
根据规划★★,到2035年,新增国家公路一半以上将布设在西部,★★★“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超过三成将建在西部★★★;“十四五”全国运输机场重点建设项目中,西部有22个新开工机场,占比超过一半。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着力破解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各民族共同实现繁荣★。
从高空俯瞰,一幅崭新的西部新型能源图景蔚为壮观★:一望无际的光伏板与长龙矩阵般的白色风车组成风光大基地,长江干流上6座巨型水电站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还有大量煤矿★★、油气田等传统能源基地,以及横跨东西的输电线路★★、输气管线,令人目不暇接。
此前★,★“西电东送”主要是为解决地区能源供需不平衡,现在增加了新功能:让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得到利用。
火电、水电等仍是西部地区发挥能源“压舱石★”作用的重要支撑,但传统单一能源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广西食糖产量连续33年全国第一、水果产量连续6年全国夺冠;新疆去年实现粮食总产和播种面积增量全国第一★★,与东北、中部地区等★★★“粮仓”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千里河西走廊正打造全国最大的蔬菜和花卉外繁制种基地,构成我国种子“南繁北育”格局……
这些城市的发展壮大,将缓解省会城市压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形成多极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沙漠、戈壁、荒漠曾长期被视为西部自然禀赋的劣势★★★,但现代科技改变了这一观念。如今,这里成为追★“风★”逐“日”,建设风光基地的优势区域。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9个清洁能源基地,其中7个在西部★★★,有“水电+风电+光伏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火电”等组合,均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
“村超★★”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繁荣景象,看到“非传统★★★”印象的乡村★,更看到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形态、新路径★。在告别绝对贫困后,乡村振兴战略为西部农村填平城乡鸿沟带来历史性机遇★★。
“西部农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人。★”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说,年轻人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新一代农人更好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才能带动整个农村实现腾飞。
很长时间里★★★,在人们眼中,东南沿海地区是开放的代名词,中国对外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欧美国家。而今天★,开放的内涵正在不断刷新。
西部正出现令人欣慰的人口“回流”现象:乌江北岸★★,一万余名各怀绝技的“乡村掌墨师★★★”正奔走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养蚕、养牛、种茶经验;滇黔交界处,民族村寨的“青年造村计划”吸引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陇原大地上,村里的★★★“电商达人★★★”穿梭于网络平台直播间,助力家乡农产品走出大山……
2023年,成都吸引各类人才落户72.21万人★★。在招聘平台和高校联合推出的评选中★★,成都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曾饱受★★“化工围江★、污染绕城★★★”之苦。近年来,当地一手抓减排治污★,一手抓产业再造,依托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水运优势,深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储能等产业★。去年★,当地动力电池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
在全国最大产棉区新疆,农民建起大面积高标准农田。随着植保无人机、大型采棉机、残膜回收机等广泛应用,新疆棉花耕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棉农甚至能帮助国际采棉机巨头改进机器工艺。
很多人不知道,日均活跃用户达“亿★”量级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诞生于四川成都。
2019年,党中央要求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生态大保护”是西部地区鲜明的战略定位。
2023年,中欧班列国内开行数量前三名的城市均位于西部★★,分别是西安、重庆、成都,开行数量占全国总量四成以上。
例如,荒漠化严重的内蒙古经多年防沙治沙,森林和草地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这些林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助力当地达成二氧化碳年减排目标。去年以来,内蒙古以多种形式实现碳汇价值6000多万元。
重庆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30万人,今年1至7月★,重庆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同比增长6★★★.6%;近10年来,西安人口增长近500万,其中西咸新区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年增长率超过60%……
关于能源,最新的热点话题是“AI的尽头是电力吗?”据测算,电力约占AI数据中心运行成本的70%。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对能源提出巨大需求,为西部带来机遇:
2023年★,东部8个省市向西部10个省区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1.9亿元,协作双方互派党政挂职干部3045人、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新疆的水果、青海的锂、陕西的集成电路……★★★“西部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由此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新时代新征程上,东西部协作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稳定器”,是助推共同富裕的★“加速器”,也是实现协同转型发展的“试验场”。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创新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大尺度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
专家表示★,东西部协作拥有深厚的制度渊源★,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40多年来★★,我国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仅“三北”工程即累计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筑起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
打开中国地图,有一条“胡焕庸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云南腾冲。线东侧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94%,线%。历史上,这条线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导致两侧人口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地图显现的色差,既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是发展水平的差距★★。世纪之交,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约30%★★。
2021年首批正式设立5个国家公园★★★,其中三江源、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在西部★★★。数据显示,近5年来,三江源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在6%以上,每年向中下游稳定输送600多亿立方米优质淡水。
从四川到重庆★,一条聚集在长江上游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带★,成为西部求新求变的缩影★。
一些产业紧随劳动力变化迁移到西部。四川雅安芦山县是一个约10万人的小县,从无到有集聚起占全国产能10%的包覆纱产业,这种特殊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推动当地传统纺织向高端化发展。
西北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与周边国家大片荒原戈壁相连★★★,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风沙来源于此。
“西部大开发★”1999年首次出现在党中。2019年党中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新的战略棋局下,西部在中国全局性发展版图中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成都的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得益于高素质劳动力在此聚集,带动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总规划师肖莹光表示。
西部农村人口长期流向东部城市的情况正在改变★★,春运浩浩荡荡返回西部的摩托大军已经消失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扩展升级为★★★“东西部协作”。两字之差★,包含协作范围的扩大和机制的创新★★★;一个关键点,是多省份提出聚焦★★★“协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当前★★,气候变化对全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专家研究证实★★★,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东扩。冰川加速消融造成“亚洲水塔”失衡,局部地区冰崩★、洪水、极端干旱等灾害风险增加。
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重庆布局谋篇★★,建成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三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问界★★、深蓝、阿维塔进入全国新势力车企排行榜前列。2023年,重庆生产新能源汽车50多万辆★,汽车总产量居全国第二。
专家认为,未来,西部地区需要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物流等公共服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关乎内外双循环、关乎共建“一带一路”等,将出现诸多新前景、新趋势★★★。
越来越多的西部优质绿色产品走出大山。全国人民每喝6杯牛奶就有1杯来自内蒙古;贵州的刺梨种植面积达21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超21万人;全国每10枝鲜切花★★★,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鲜切花还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同于以往强调★“输血”,当下西部部署谋划高质量发展,更强调自身“造血★”★★,尤其是深度挖掘新兴产业发展潜力★。
例如★★★,因青藏公路而兴的青海格尔木市,承担85%的进藏物资和进出新疆部分物资的转运集散功能★★,随着路网不断加密,这座戈壁小城变成通达甘肃★★、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重要枢纽★★★。
★“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等将西部从内陆地区变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说★。
行走在山城重庆,渝鲁大道★★★、泰山大道★★★、海尔路等地名,体现了重庆与山东的紧密协作;贵州正安的吉他产业,在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协助下,实现从代工向创新★★★、创造的转型;2023年开园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发挥毗邻中老铁路优势,联动式导入长三角产业,形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等模式。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这背后,西部贡献不可小觑。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重要节点的串联,西部交通网络会越织越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为此,四川启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千万★★★”工程,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贵州实施★“雁归兴贵★★”工程,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引导100万人次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云南构建多方联动的创业帮扶模式★★★,加快“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
28年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以“结对子★”的形式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省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给钱给物,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格局,资金流、资源流、技术流★★、人才流进入西部★★★。
随着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越来越多西部农村地区出现“网红村★”“淘宝村★★★”★。大屏幕智能手机和下沉村级的电子商务平台,让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消费需求快速传递至乡村,带动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经营更加规模化★、品牌化。
近来,中国西部频频成为关注热点,重塑人们对这片广袤、神秘、丰饶土地的认知。这些新闻的背后★,新一轮大开发已拉开序幕,西部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风口。
11月初,我国单体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并网发电,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假如从高处俯视,在西部12省区市,像凭祥这样的微型★★“节点”一个个悄然链接,构筑起一条绵延不断的陆海新通道,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标识。
今年4月★★,习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解读西部创新腾飞的密码★★★,离不开历史上的“三线建设★★★”★★。★★“老三线”企业曾为国防和地方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也是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气。
今年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4亿元已下达★,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手工业、文化旅游等富民增收特色产业;内蒙古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云南在全省沿边行政村(社区)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推动边境村寨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大数据产业”成为贵州新名片,聚集华为★★★、腾讯★、苹果等中外企业数据中心;三江汇流处的四川宜宾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去年动力电池销量占全国15%★★★;越来越多与AI 相关的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科技企业落户西部★。
有的依托沿边开放优势加快发展,如广西、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的门户城市★★,西藏把日喀则打造为面向南亚的开放枢纽★★★;有的用好能源禀赋加快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如榆林、鄂尔多斯★★;有的突出气候优势★★,如银川等依托年平均气温较低优势★,抢抓算力产业机遇;还有的借助文旅打造品牌,如大理、丽江等地的“文旅兴城”。
这表明★,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省会独大、单核驱动的格局正在改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一些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城市群不断培育。
为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已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等区域部署了9个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GDP40365★★★.7亿元,同比增长5.8%★★,与京津冀的经济总量差距持续缩小。
西部地区是我国民族地区最集中的区域,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全部在西部,少数民族人口70%以上集中分布在西部。
2021年建设以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实施吸引产业链人才、海外人才、名校优生和行业领域人才等系列举措★★★,目前“秦创原★★”已成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专家认为,西部未来有几个可为之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科技成果快速落地★★,提高产业化实效;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政策的后勤保障★★★,为人才提供创新空间★★。
另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要深刻理解文化是深沉持久的力量,加强与相关国家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提升软实力,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近年,水电第一大省四川因“高温、水少、负荷大”等因素局部缺电。为此,四川将单一水电规划调整为水电和新能源双主体、其他电源做补充的多元化能源结构★★★。★★“疆电入川渝”通道正在建设★★,预计明年投运。
平坦的硬化路修到了彝族聚居的大凉山腹地,互联网的普及让苗寨里的年轻人做起直播带货,川西牧区的藏族小伙边放牧边拍英语视频……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到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在陕西,最近3年光子产业产值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企业数从不足100家增至320余家;四川绵阳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清洁的空气和水源、优质的农产品★、壮美的自然风光……在广阔西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层出不穷★★。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展潜力。我国拥有59项世界遗产,其中20多项在西部地区。
2020年,东盟首次超过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过去4年,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东盟占中国外贸总值比重达15.4%。
“村超”,发源于贵州东南部的榕江县★★★。令人惊讶的是,榕江4年前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国内外球迷到榕江观赛时★,他们看到的是烟花、民族服装秀,以及精心保护的侗寨村落和设施齐备的咖啡屋。
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守护百姓的★“果篮子”“糖罐子★★★”★“粮袋子”★★★:
成渝地区的人口持续净流入★。2023年川渝地区前三季度人口净流入达2★★.8亿人次。截至今年11月2日★,铁路成都车站今年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
经过二十多年不懈努力,西部地区已经焕然新生★★★。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化,这片广阔厚重的土地承载发展的新希望、新动力,将继续创造发展奇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的新篇章★。(本报记者熊争艳、王浡★★★、王铭禹、张晓龙★、马丽娟、覃星星★★★、张斌、谢佼、周闻韬、赵珮然★★★、潘德鑫★★★、朱文哲、魏冠宇)
专家认为,优化开放环境是确保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西部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扩大对外贸易覆盖面;要注重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政府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吸引更多外资……
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区铁路里程达6★★★.4万公里,公路里程达220万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地级行政中心,民航运输机场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西部基础设施突飞猛进★★,是中国“基建狂魔”的典型缩影。3万多座桥梁飞越山峰★★、跨过深谷,使★★“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以★★★“桥梁博物馆”闻名世界。“瞧桥★★”,成为近年西部旅游的热门选项。
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下,中欧班列北上,一条贯穿西南与西北的交通主脉显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
在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西部12个省区市中有10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交通发展正处在网络化的前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规划师郭轩说★。
★“从东西部协作的实践看,巨大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产业合作广度与深度不足、西部消费产品供给不足不精等短板★★★。”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庆华说★★,如何更好利用政策红利★★★、增强内生动力仍需要作答。
西部12省区市南北距离超3000公里,跨越5个气候带★★★,拥有雄奇险峻的山峰、绵延千里的荒原、苍茫辽阔的林海草原等,地貌复杂多样★★。
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几天走不出内蒙古★”★★★“坐完汽车换牛车★★,翻过大山跨大河★★”……西部交通的不便正逐渐成为历史。从温带季风气候到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陆、空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将居住在★★★“四季”的人们紧密连接,也打通了西部的发展脉络。
凭祥,位于中越边境★★,曾经多年是一座安静的小县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这里的故事被改写了。
不可否认,家底薄、能量弱★★★、不均衡等问题仍是西部创新路上的障碍。从★★“洼地”跃上“高地★★”,西部需要在理念★、政策★、机制等方面加力提升。
国家能源局2021年以来公布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大多数分布在西部★★★。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宁电入湘★”工程将于明年建成★★。西北电网成为全国首个以新能源为装机主体的区域电网。
★★★“村超”,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乡村足球赛事,很多球队由各行各业村民组成:杀猪的★★、卖鱼的★、掌厨的……去年开赛以来★,这些“村味★★★”满满的足球赛,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人,在网络引发超百亿次浏览,吸引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共同社等外媒到现场报道,巴西★★、法国等国球员还来参加友谊赛。
发展民航交通是西部地区解决地广人稀★、陆路建设成本高的可行路径。近年来,云南的鲜花★★、川渝的数码产品、青藏的牛羊肉、新疆的新鲜瓜果……不仅能随时发往内地★★,也飞向全球。
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是中国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和其他共十余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维系全球约20亿人口的用水需求★。
今年5月,展现多民族日常生活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带动新疆旅游。今年前三季度,新疆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超2337亿元,同比增长超160%。
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约72%,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人口占全国约27%,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占全国约21%。
不仅成渝★★,西部很多城市的吸引力都在增加★★。从2023年末常住人口数据看★★,重庆3100多万人,成都2100多万人,西安1300多万人★★,西部大多数省会、自治区首府的人口在增长。
在国家老工业基地甘肃天水★★★,“老三线”企业在转型中焕发生机。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用4年时间实现高档数控机床90%的国产化及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重返行业领先地位。
“与平原地区不同,西部的资源禀赋差异巨大、特点鲜明,产业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各展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长肖礼军说★★。
近年,北京★、上海等地的消费者已习惯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不出几天便收到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榴莲★★、菠萝蜜等新鲜热带水果。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水果多数是搭载火车、汽车★★★,经由中国西南边境的陆路口岸——广西凭祥,通关入境。